微信分享图

0962 西周 青铜饕餮纹单鋬倗祖父癸甗

青铜饕餮纹单鋬倗祖父癸甗
拍品信息
LOT号 0962 作品名称 西周 青铜饕餮纹单鋬倗祖父癸甗
作者 -- 尺寸 高47cm 创作年代 西周
估价 1,800,000-2,500,000 成交价 RMB --
材质 形制
出版
吴镇烽,《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》,卷7,上海,2012年,页59,编号3164
铭文:「倗父癸」
侈口尖唇,口沿上立索状双耳,甑腹较深,腹壁斜直,近底处斜收与鬲连铸。腰部一侧甑、鬲联有一牛首半环形鋬。鬲腹外鼓,分裆,三柱足。腰内置有铜箅,箅一端有铜环与内腹相连,面上有7个十字形镂孔。口沿下饰一周粗线条的环柱角饕餮纹,分成宽窄几近均等的三列,躯干填以云纹,足、爪皆呈云纹状,脊背之上一列填以列刀状(俗称「列旗」)纹,尾部内卷,后又衔接一兽面。鬲部饰三组环柱角大兽面纹,细部用阴线勾勒。
此甗器形与2012年陕西宝鸡石鼓山M3出土的万甗(M3:6)1(图一)相近,石鼓山M3的时代为商末周初,该甗时代也应与之接近。另外该甗腰际置一鋬,为其断代提供了某些线索。商周时期的青铜容器,依器形常制,某些器类是不设鋬的。但也有为了使用方便而需置单鋬的,这种器物在商代几乎未见。然而在西周早期集中迸发出来;除此甗外,甗类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南单母癸甗(《铭图》3225)(图二)、坊间收藏的吞父丁甗(《铭图》3210)等。同类器型亦可参考保利香港2019年10月7日,编号3142,商晚/西周早期青铜饕餮纹山甗。本品曾收录于《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》,卷七,页59,编号3164。

其他器型设鋬者,豆类如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康生豆(《铭图》6139)(图三)、尊类如1976年随州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侯弟季尊2(图四)、1980年宝鸡竹园沟M4出土的季尊(BZM4:2)3、宝鸡石鼓山M1出土的亚共 父丁尊(M1:1)4(图五),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盩司土幽尊(《铭图》11720)等,卣类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鄂侯弟季卣(《铭图》13202),觯类如苏州博物馆收藏的父甲觯(《铭图》10240)、传世的应公觯(《铭图》10269)(图六)、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作宝尊彝觯(《铭图》10559)等。
任雪莉先生认为这种特殊的具鋬器物是受甘青地区辛店文化、寺洼文化中的具鋬陶器影响形成的,是姜戎文化汇入融合的结果,最早由关中宝鸡地区发轫,后沿汉水流传至湖北一带5。上述诸器时代皆为西周,时间跨度从周初到西周中期偏早,可见附加单鋬的特殊器物具有鲜明的商周时代分野。故此甗的时代定为西周早期偏早,比较适宜。
值得注意的是此甗的纹饰有较为特别之处:这一时期的青铜甗鬲部所饰的大兽面纹,一般为牛角,此甗为T形环柱角,两端似云纹下卷,颇有意味;另外兽面臣字形目,眼眶内有细密的阴线勾勒,这些都是比较少见的。这件甗器体厚重,铸造精良,是不可多得的佳品。
内壁铸有铭文「倗父癸」3字,表示倗族为祭父癸所作此器。倗是族氏铭文,字形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A.;B.;C.,像一人荷朋贝之态,A型人为侧视状,B型人为正视状,C型人为行走状,皆为「倗」一字的不同写法。倗族青铜器以A型为最早,传出于殷墟安阳的有亚倗戈(《铭图》16331)(图七),形制为短銎无胡戈,与安阳郭家庄M1出土的戈(M1:6)6相近,时代应为殷墟三期。倗族(A型)与舟族组合为复合式族名——倗舟族,形作,已知其家族青铜器有12件,皆为商代晚期器物。商末周初,倗族分衍出B型和C型两支,B型在宝鸡清江河桑园堡周墓中出土过一件倗父癸簋7,C型在宝鸡竹园沟M4(季墓)出土过一件倗父乙壶(BZM4:8)8。西周早期倗族在关中地区活动,可见其族被周代统治者分化迁徙,监控管理。
[注解]
1 石鼓山考古队: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》,《考古与文物》2013年,第1期。
2 王少泉:《随县出土西周青铜单鋬尊》,《江汉考古》1981年第1期。
3 卢连成、胡智生:《宝鸡国墓地》,文物出版社,1988年,页147。
4 同1
5 任雪莉:从宝鸡新出亚共尊看西周特殊的具鋬铜器》,《文物世界》2013年,第2期。
6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:《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——1982~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》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98年,页49。
7 程学华:《宝鸡扶风发现西周铜器》,《文物》1959年第11期。
8 同3书,页153。